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首府:拉萨
自治区政府地址:拉萨市康昂东路1号附2号
邮编:850000
电话:0891-6332067
网址:www.xizang.gov.cn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全区面积120.2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二位。位于东经78°24′—99°06′,北纬26°52′—36°32′。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山水相连,南面和西面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四国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40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6,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和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全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南北最宽900多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多千米,境内群山巍峨,河流、湖泊广布,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西藏自治区地形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藏东峡谷地带三大区域。境内山脉大致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一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境内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5座,其中,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中尼边界上。西藏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起萨嘎、东止米林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若干河段以及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中下游河段和易贡藏布、朋曲、隆子河、森格藏布、朗钦藏布等的中游河段。
西藏自治区气候
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 -7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1443.5-3574.3小时,其中阿里地区大部、日喀则市西部在3000小时以上,那曲地区中西部、日喀则市东部、山南市西部为2800–3300小时,那曲地区东部、昌都市西部、拉萨河河谷、年楚河河谷为2500-3000小时。气温低,积温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 4°C -12. 1°C,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月平均气温6月或7月最高,1月最低,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在15°C以上,气温日较差冬季大、夏季小。降水少,季节性明显,夜雨率高,年降水量在66.3-894.5毫米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规律,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95。干季时间长,多大风,夏季多冰雹和雷暴,大部分地区年大风日数在3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高达100-160天,以冬、春季最多,西藏冰雹多,居全国之首。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干旱、洪涝、雪灾、霜冻、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区域气候变暖明显,尤其是1991-2010年西藏增温强烈,升温率达0.79°C/10年,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区域。
西藏自治区水系
西藏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河流、湖泊是最重要的部分。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8条,大于2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多达100余条,是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著名的长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都发源或流经西藏。西藏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有816个,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有3个,即纳木措、色林措和扎日南木措。西藏有冰川11468条,冰川面积达28645平方千米,占全国的49%,冰储量约2533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5.32%,年融水量31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3.4%,均居全国之首。
西藏自治区土壤
受复杂环境影响,西藏土壤类型很多,按其成土特点、分布规律和主要利用方向,可划分为森林土壤、农业土壤、牧业土壤和难利用土壤四大类型。其中:耕作土壤归属16个大类,主要有山地灌丛草原土、潮土和亚高山草原土,分别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3.81%、12.83%、12.38%。
西藏自治区植被
西藏各地的植被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森林、草甸、草原和荒漠,并可划分为7个主要类型,即阔叶林、针叶林、灌从、草甸、草原、荒漠和高山植被。据统计,全区有高等植物6600多种,隶属于270多科、1510余属,其中有多种我国独有或西藏独有的植物,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38种,列人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有40种,另有214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内。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
一是光照资源。西藏太阳年总辐射值达到140-200千卡/平方厘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近两倍。
二是风力资源。西藏是全国大风(≥8级或17米/秒)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00-150天,最多可达200天,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30倍。
三是水资源。据统计,全区水资源总量4394.65亿立方米(不含地下水),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6.21%,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占有水量也均居全国第一;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均居全国首位。
四是草场耕地资源。全区有天然草地13.34亿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11%,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1.29亿亩;耕地面积662.66万亩(实控区550.75万亩),其中水田62.26万亩、水浇地398.21万亩、旱地202.1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7.02万亩。
五是森林资源。全区林地面积1798万公顷,森林面积1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14%,森林蓄积22.83亿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22.8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森林面积中,天然林面积148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8万公顷。
六是植物资源。全区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其中855种为西藏特有,高等植物6600多种,其中苔鲜植物700余种,蕨类和种子植物5900余种。食用菌有松茸等415种,药用菌有灵芝等238种。农作物方面,全区有青棵、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及约20个科、110余种的蔬菜。
七是动物资源。全区有野生脊椎动物795种(其中125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1/3以上,196种为西藏特有),其中哺乳类145种,鸟类492种(其中22种为西藏特有),爬行类55种,两栖类45种,鱼类58种;有昆虫4200余种、水生浮游动物760多种。全区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 ,野耗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8%。
八是湿地资源。西藏拥有各类湿地面积652. 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是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90%以上的湿地保持原生状态,其中玛旁雍措、麦地卡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九是矿产资源。西藏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亚种)有103种,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49种,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其中发现能源矿产5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种;发现金属矿产3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9种;发现非金属矿产64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26种;发现水汽矿产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种。全区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铬、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天然矿泉水等,均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铬、铜保有资源储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及高温地热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
西藏独特的高原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催生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优异、典型性强、保存原始的旅游资源。全国165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西藏有110个、占2/3,在全国旅游资源系统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西藏共有各级各类风景名胜资源点1424处,优良以上资源点99处,目前可供游览的景点300多处。已开发A级旅游景区76处,其中,国家5A级2处、4A级14处、3A级18处、2A级28处、1A级14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布达拉宫一大昭寺一罗布林卡;国家地质公园3处,即易贡、札达土林、羊八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即纳木措一念青唐古拉山、雅砻河、唐古拉山一怒江源;国家森林公园9个,即巴松措、色季拉、玛旁雍措、然乌湖、姐德秀、班公湖、热振、尼木、比日神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即拉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即拉萨、日喀则、江孜;历史文化名镇2处,即山南市昌珠镇、日喀则市萨迦镇;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6处;各级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 35%,居全国首位。西藏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丧葬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点4277处,已登记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4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分别是:(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解放前是历世达赖的冬宫,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拉萨市中心;(2)大昭寺,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位于拉萨市中心;(3)哲蚌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拉萨三大寺中的最大寺庙,位于拉萨市西郊;(4)拉让宁巴,位于拉萨市城关区;(5)邦达仓,位于拉萨市城关区;(6)桑珠颇章,位于拉萨市城关区;(7)冲赛康,位于拉萨市城关区;(8)拉鲁颇章,位于拉萨市城关区;(9)喜德寺,位于拉萨市城关区;(10)门孜康,位于拉萨市城关区;(11)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办公处,位于拉萨市城关区;(12)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13)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解放前为历代达赖的夏宫,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14)聂塘卓玛拉康,位于曲水县;(15)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16)噶丹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所建,位于达孜县;(17)平措林寺,位于拉孜县;{18)查木钦墓群,位于拉孜县;(19)萨迦寺,系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位于萨迎县;(20)白居寺,位于江孜县;(21)扎什伦布寺,系历代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寺,位于日喀则市;(22)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23)帕巴寺,位于吉隆县;(24)曲德寺、卓玛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25)帕拉庄园,位于江孜县;(26)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27)昌珠寺,位于乃东区; (28)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区;(29)达杰林寺,位于乃东区;(30)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31)敏珠林寺,位于扎囊县;(32)松卡石塔,位于扎囊县;(33)康松桑卡林,位于扎囊县;(34)桑耶寺,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扎囊县;(35)扎塘寺,位于扎囊县;(36)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37)拉加里王宫遗址,位干曲松县;(38)仲嘎曲德寺,位于隆子县;(39)拉隆寺,位于洛扎县;(40)贡嘎曲德寺,位于贡嘎县;(41)吉堆吐蕃墓群门塘·得乌琼石刻,位于洛扎县;(42)色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43)列山墓地,位于朗县;(44)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波密县;(45)卡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位于卡若区;(46)小恩达遗址,位于卡若区;(47)昌都强巴林寺,位于卡若区;(48)查杰玛大殿,位于类乌齐县;(49)芒康县盐井一古盐田,位于芒康县;(50)邦纳寺,位于索县;(51)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班戈县;(52) 科迦寺,位于普兰县;(53)托林寺.位于札达县;(54)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 (55) 皮央和东嘎遗址,位于札达县。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
编制实施《2013至2030年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制定实施《自治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管,抓好江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资金56.46亿元,造林绿化124万亩。坚持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作为特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目前,全区已建立2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8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7个自然保护区,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5%、居全国第一。中国科学院监测研究报告显示,全区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江河湖泊及地下水水质均为一、二类,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天候达标。林芝、山南被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拉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00个西藏特有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全区藏羚羊由6万只恢复到15万余只,藏野驴由5万头恢复到8万多头,马鹿由1500头发展到10000多头,黑颈鹤由5700只发展到140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