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

重庆市简介

重庆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邮编:400015
市长公开电话:023-12345
网址:www.cq.gov.cn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中央直辖市、四川省辖市、国家计划单列市。重庆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市自然地理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自治县)。户籍人口3371万人,常住人口30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6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98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藏族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占总人口6%。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重庆域内水系丰富,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665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重庆市市情简介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户籍人口3392万人,常住人口3048万人、城镇化率62.6%。人口以汉族为主,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79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1891年,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的“红岩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均在重庆成立。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为带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实施百万三峡移民,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直辖以来重庆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重庆紧紧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等国家赋予的定位,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形成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提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800多公里、“四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建成“一枢纽九干线”铁路网,港口年吞吐量1.7亿吨,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为中心运营,重庆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当前重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6年,GDP1.76万亿元、增长1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9.9%。2017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9.6%。

中央对重庆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重庆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重庆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个目标”,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两点定位”,即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四个扎实”,即扎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重庆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海南省

海南省简介

海南省人民政府

省会:海口
省政府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9号
邮编:570203
电话:0898-65342277
网址:http://www.hainan.gov.cn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隔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面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面约300海里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岛大部分淹没于水下,仅黄岩岛露出水面。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永兴岛最大(2.13 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广和暗礁、暗沙、暗滩最多的一组群岛,陆地面积仅2 平方公里,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

海南省自然资源

物种多样性:全省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622多种,占全国种类的15%,其中海南特有种491种系,48种被列为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660种,其中海南特有种23种,123种被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黑冠长臂猿、云豹、巨蜥、海南山鹧鸪等18种。

自然保护区:全省共建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等自然保护区49个,总面积为27023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1541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25340平方公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7个,面积142平方公里。全省陆地自然保护区40个,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陆地和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共2432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约6.94%。

湿地资源:海南岛湿地总面积为3200平方公里,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2420平方公里,占湿地总面积的75.63%;人工湿地780平方公里,占湿地总面积的24.37%。目前海南省有三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正式挂牌国家湿地公园;海南三亚东河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耕地资源:2016年海南省耕地面积为7297.61平方公里。其中,一等地1350.06平方公里占比18.5%;二等地1579.93平方公里占比21.65%;三等地1461.71平方公里占比20.03%;四等地1655.83平方公里占比22.69%;五等地703.49平方公里占比9.69%;六等地546.59平方公里占比7.49%。与2015年相比,耕地质量总体持平。

森林资源: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2.1%,比2015年增加0.1个百分点;森林面积为480.36平方公里,比2015年增加0.75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53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0.02亿立方米。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面积1176.82平方公里;省级森林公园17处,面积508.78平方公里;市县级森林公园2处,面积16.93平方公里。

水资源:全省总供水量44.96亿立方米,比2015年减少1.12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44.96亿立方米。

海南省气候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5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3-26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全岛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中部和东部相对湿润,西南部沿海相对干燥。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雨少,夏秋雨多。

海南省地形地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省生态环境

2016年全年造林绿化面积15.10万亩,比上年下降24.8%。森林覆盖率6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3%。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70.23万公顷(含海洋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5.41万公顷,省级253.40万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8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5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1种。

全年创建文明生态村822个,全省总数达到17003个,占全省自然村的80.7%。新建小康环保示范村73个,累计达到351个。

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9.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80.4%、良级天数比例为19.0%,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56%,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02%,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02%。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其次为细颗粒物。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9、31、18微克/立方米,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0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全省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标,且远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深入开展城镇内河(湖)专项整治工作。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水质总体优良率(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为90.1%。全省91.8%河流断面、84.4%湖库点位水质符合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河流干流、主要大中型湖库及大多数中小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状态,但个别湖库和中小河流局部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开展监测的18个市县28个城市(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4%,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绝大部分近岸海域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97.7%,98.6%的功能区测点符合水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的要求。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三大重点工业区及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优良,保持一、二类海水水质。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均为一类海水。

年末全省有环境监测站20个,其中国家一级站1个,国家二级站3个,国家三级站16个。环保监测人员452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首府:南宁
自治区政府地址:南宁市民乐路1号
邮编:530012
电话:0771-2807778
网址:www.gxzf.gov.cn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约2.5%,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九位;大陆海岸线总长1595公里,沿海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势

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

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类。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占26.9%;水面仅占3.4%。盆地中部被两列弧形山脉分割,外弧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内弧形成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中较大的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面积最大的浔江平原达到630平方千米。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8%,发育类型之多世界少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9位。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耕地面积442.54万公顷(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人均耕地约0.09公顷。

矿产资源: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

水力资源: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2014年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1978.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02.9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常年径流量约1978.1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珠江水系在广西的流域面积20.24万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的85.2%,其干流西江在广西境内总长1239千米,其中红水河段658千米,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

海洋资源: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滩涂面积约10万公顷,其中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千米。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生长有已知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动植物资源:广西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114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种149种,约占全国的4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占27%。发现野生植物288科1717属8562种,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3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珍贵植物主要有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树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大风、雷暴、冰雹、低温冷(冻)害气象灾害较为常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广东省

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人民政府

省会:广州
省政府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
邮编:501031
网址:http://www.gd.gov.cn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根据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全省陆地面积17.97 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1916平方千米。全省沿海有大小岛屿1 431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 个。另有明礁和干出礁956 个。全省大陆海岸线4 114.3 千米,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3 万平方千米,其中内海4.89 万平方千米,领海1.64 万平方千米,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35.40 万平方千米。

广东省地貌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广东省气候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全省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最低(18.9℃)。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月为13.3 ℃, 最热的7月为28.5 ℃。全省86 个气象站中,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韶关;极端最低气温-7.3℃,出现在梅州。

年平均降水量为1789.3毫米,最少年份为1314.1 毫米, 最多年份达2254.1 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恩平—阳江、海丰和龙门—清远,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过2500毫米,海丰接近2500毫米,龙门为2100毫米。暴雨最频繁的是海丰,年平均暴雨日数达13.5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毫米,出现在清远。

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 小时增加到2300 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 兆~ 5400 兆焦耳/ 平方米之间。

广东省是各种气象灾害多发省份,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雷击、高温、干旱及低温阴雨、寒露风、寒潮和冰(霜)冻等低温灾害,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灾害重。

广东省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根据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5年广东省陆地总面积17 971602.40公顷。其中,农用地14973000.82 公顷; 建设用地2004462.40 公顷; 未利用地994139.18公顷。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615887.97公顷、1271328.55公顷、10034269.34公顷、34.86公顷和1048390.10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库与水工建筑面积分别为1631144.33公顷、179387.48公顷和193930.59公顷。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439244.06公顷和554895.12公顷。广东省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土地资源的特点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土地复种指数高;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适合多元化经营;地缘人缘优势明显,有利于土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尚有一定潜力;土地资源分布与建设用地需求空间“错位”,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难以协调。

【水资源】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542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2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水文监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2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 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 361 亿立方米。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矿产资源】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种集中度高。至2015年底,全省发现矿产148(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0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5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8种,化工原料矿产9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41种,水气矿产4种。广东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61种,居全国前3位的矿产26种,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7种,分别为铌钽矿、碲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粗面岩、建筑用大理岩、泥炭。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地下热水、矿泉水、铁、铜、铅、锌、锡、锑、稀土、金、银、硫铁矿、高岭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等。

【植被和生物资源】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维管束植物289科、2051属、7717种。其中野生植物6135种,栽培植物1582种。此外, 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 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种,其中兽类110种、鸟类507种、爬行类112种、两栖类45种。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至2015年底,全省有森林公园1086个。广东省重视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海洋资源】 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 种、底栖生物828 种、游泳生物1 297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6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 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19.49 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省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有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湖南省

湖南省简介

湖南省人民政府

省会:长沙
省政府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西路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9990001
网址:http://www.hunan.gov.cn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

湖南省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湖南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水系发达,5km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全省水系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为骨架,主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约占全省总面积96.7%,其余属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赣江水系及直入长江的小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91.5亿立方米(地下水非重复量为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水平,具有一定的水资源优势。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脏”的三个问题,仍然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2016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668.9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5.1%,水资源总量217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30.1%。

土地资源: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耕地面积414.88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1%;林地面积1221.03万公顷,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4.8%;牧草地面积47.48万公顷,约占全国牧草地总面积的0.22%。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这为湖南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根据2016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我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44种。43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65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锑矿、铋矿、石煤、普通萤石、海泡石粘土、玻璃用白云岩、铍矿(氧化铍)、铌矿(褐钇铌铁砂矿)等矿种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钨矿、锡矿、钒矿、铌钽矿(铌钽铁砂矿)、钇矿、重晶石、石墨(隐晶质石墨)、陶粒页岩等矿种居全国第二,锰矿、锂矿(Li2O)、铷矿、镉矿、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等矿种也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资源禀赋: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华南虎、云豹、麋鹿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省分布维管束植物1089属、5500多种,占热带性属的47.9%,其中包括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绒毛皂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4种。区系成分复杂、地理成分多样、起源古老,被植物界誉为自白垩纪以来变动不大的古老植物王国,是古老孑遗裸子植物富集之乡。

生态环境:湖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拥有5个森林类型、12个植被型组、23个植被型亚组、63个群组、143个群系。湿地生态系统分为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目前,全省森林面积1.94亿亩,活立木蓄积量5.05亿立方米,湿地1530万亩。经科学测算,全省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22万亿元,其中森林为1.01万亿元,湿地0.21万亿元。我省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拥有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生态区的两个区,即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跨北纬20到30度典型亚热带5个纬度,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区。植被丰茂,四季常青,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63个、森林公园130个、国家湿地公园69个;森林覆盖率达59.64%,高于世界31.8%和全国21.66%的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湖南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大省,境内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一是具有名山与胜水之美。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衡山、湖南文化思想坐标之称的云阳山和“民族脊梁”之称的雪峰山,有奔流不息的湘、资、沅、澧“四水”,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碧波万顷的东江湖,闻名全国的浏阳河。二是具有人文与历史厚重之美。有岳麓书院、韶山、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有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和舜帝,留下了屈原、贾谊、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的经世之作,走出了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众多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湖南还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领袖人物的故乡。三是具有快乐与时尚融合之美。湖南“影视文化”“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休闲文化”“动漫文化”“湘菜文化”全国驰名,《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旅游演艺节目点亮了游客的夜间生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湖北省

湖北省简介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会:武汉
省政府地址:武汉市武昌水果湖
电话:027-87235542、87813320
邮编:430071
网址:www.hubei.gov.cn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今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北省地势地貌

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1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4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700~1000米,最高处狮子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

丘陵。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一带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狭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夹有残山低丘,因而平原面积收缩,远不及江汉平原平坦宽阔。

湖北省河流与湖泊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62公里。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湖泊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的城中湖泊有497个,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

湖北省气候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湖北省动植物资源

全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藤本植物,种类多而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已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500种以上。

湖北省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泽界、华中区,有陆生脊椎动物687种,其中两栖类48种、鸟类456种、爬行类62种,兽类121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20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湖北省地质矿产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49种(不含亚矿种,下同),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6.6%;其中已查明了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2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8%;已发现但尚无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956个,矿产地1916处,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铌、钽、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1916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仅占6.9%。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化肥用橄榄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和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保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9种。按2000年底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统一计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湖北省为14728亿元,居全国第14位;人均潜在总值2.48万元,居全国第17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

河南省简介

河南省人民政府

省会:郑州
省政府地址:郑州市金水东路22号
邮编:450018
电话:0371-65908241
网址:www.henan.gov.cn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省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省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014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共有森林公园1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3.3%。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动物418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山东省

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人民政府

省会:济南
省政府地址: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
邮编:250011
电话:0531-86912828
网址:http://www.shandong.gov.cn/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

山东省地形地貌

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米~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属鲁中南山丘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等。

山东省河流湖泊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其中在山东入海的有300多条。这些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相连,南北长122.6公里,东西宽5公里~22.8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南四湖容纳鲁、苏、豫、皖4省8地区的汇水,入湖河流40多条,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加之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兼有航运、灌溉、防洪、排涝、养殖之利。北五湖自北而南为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其中以东平湖最大,湖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麻大湖、白云湖、青沙湖等。

山东省海岸海域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绣针河口,全长3345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10.4%,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

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湾20余处,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山东省气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山东省土地资源

据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571.26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3%,居全国第19位。其中,农用地115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1%;建设用地25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8%;未利用地163.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1%。在农用地中,耕地75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8%;园地100.7万公顷,占6.40%;林地135.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6%;牧草地3.4万公顷,占0.2%;其他农用地165.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5%。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和工矿用地209.3万公顷,占13.3%;交通运输用地16.3万公顷,占1.0%;水利设施用地25.5万公顷,占1.6%。全省人均耕地0.08公顷(1.20亩)。

山东省水资源

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年~2000年实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8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黄河高村站1951年~2007年资料)为359.5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长江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山东省可以利用的另一主要客水资源。根据南水北调水资源规划,山东省一期将引江水14.67亿立方米,二期引江水34.52亿立方米。

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3位,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

山东省动植物资源

山东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500种,其中,兽类73种,鸟类406种(含亚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6种。

山东省地质矿产

山东现已发现150种矿产资源(贝壳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国统计范围内),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地热等能源矿产7种;金、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25种;石墨、石膏、滑石、金刚石、蓝宝石等非金属矿产46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634处(不含共伴生矿产地数)。发现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发现总数的87.2%,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查明矿产资源种类的50.9%。据2011年度全国统计资料,我省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75种,列前5位的有45种,以非金属矿产居多。据2011年底全国保有资源总量统计,山东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资源有金、铪、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电气石、陶瓷土、水泥配料用红土、陶粒用粘土10种;列全国第2位的有石油、菱镁矿、金刚石、石榴子石、钛(金红石)、玉石、透辉石、建筑用辉石岩、饰面用玄武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角闪岩、水泥用灰岩12种;列第3位的有锆、铸型用砂、片云母、熔剂用蛇纹岩、晶质石墨、制碱用灰岩、化工用白云岩、陶瓷用砂岩、耐火黏土、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角闪岩11种;列第4位的有铁矿、钴、滑石、明矾石、建筑用花岗岩5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江西省

江西省简介

江西省人民政府

省会:南昌 
省政府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卧龙路999号 
邮编:330036 
电话:0791-88919139 
网址:www.jiangxi.gov.cn

江西简称“赣”,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处于北纬24°29′14″至30°04′43″与东经113°34′18″至118°28′56″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江西省地理气候

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占12%,水域占10%。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多对流性天气;4~6月降水集中,是江西的雨季,这时期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全省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7~8月有时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明显降水。秋季晴天多、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是江西省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江西年平均气温18.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为-18.9℃(1969年2月6日出现在彭泽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出现在修水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小时,年总辐射量4446.4MJ/㎡;年平均降水量为1675毫米;年无霜期平均天数272天。

江西省生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苔藓类563种,蕨类435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40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6种;省Ⅰ级保护有9种、Ⅱ级39种、Ⅲ级115种,国家珍贵树种26种,约占全国的20%。分布于宜春市的落叶木莲为我省特有树种,是木莲属唯一落叶的植物;东乡县的野生稻为近代水稻始祖,是我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南昌金荞麦、鄱阳湖莼菜、彭泽中华水韭、宜黄水蕨、赣南野生茶、九江野生莲均为国内珍稀物种;萍乡市的长红檵木母树,树龄300多年,为世界仅存的长红檵木母树。此外,宜丰县的穗花杉群落、铅山县的南方铁杉天然林、德兴市和玉山县的华东黄杉天然林均为国内罕见的珍稀植物群落。

江西省动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420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205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70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Ⅱ级保护鸟类41种,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鄱阳湖长江江豚约450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近一半。

江西省森林资源

江西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19亿根,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杉木、马尾松、樟树为本省主要乡土树种;油茶、板栗、柑橘为本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截至2016年9月,江西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86个(国家级15个、省级31个),森林公园180个(国家级46个、省级121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省级56处),44处湿地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

江西省矿产资源

江西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钨、银、钽、钪、铀、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

江西省水资源

江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全省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河流,全境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700多条,2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有70余个,人均拥有水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
分类
中国政府网 福建省

福建省简介

福建省人民政府

省会:福州
省政府地址:福州市华林路76号
邮编:350003
电话:0591-87021333
网址:http://www.fujian.gov.cn

福建,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福建省地理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福建省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福建省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福建省资源

1.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1.39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32.90万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8.63万公顷。

2.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大12.4%;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滩涂面积2068平方千米。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200多种,贝、藻、鱼、虾种类数量居全国前列。

海岸港湾资源。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321个(其中有居民岛屿98个),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5。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港口开发潜力大。

(2)滨海矿产资源。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1种,矿产地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蜡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盐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好,盐田总面积11.02万公顷,宜盐滩涂超过2.67万公顷,可以大规模利用的盐化工业品有氯化镁、澳素、石膏、钠镁盐、加碘盐等。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有望在厦澎凹陷、乌丘屿凹陷、澎北隆起建设油气田,勘测油气总量2.9亿吨。

(3)滨海旅游资源。福建山多海阔,山海兼容,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加之沿海众多富有宗教、文化、军事、历史内涵的名胜古迹和新兴的港口城市,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其中有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湄洲岛以及“海上绿洲”东山岛等。

(4)海洋能源资源。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时数达7000—8000小时;沿海可利用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潮汐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

3.矿产资源

全省已发现矿产119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数的69%。已探明储量并列入全省非普通砂石黏土类储量表的矿产99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73种。上表矿区1561处,其中:大型58处,中型127处,大中型矿区均以非金属矿为主。

4.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物资源。全省已记录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686种,约占全国的30%,其中:鸟类550多种(含亚种),兽类150种(含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鱼类817种(其中文昌鱼纲1目1科3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已定名昆虫10000多种,全国昆虫共33目,福建除缺翅目和蛩蠊目外有31个目。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7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9种。鸟类中有85种是在福建首先发现并命名的,沿海湿地分布有水鸟12目28科194种,约为全国水鸟种数的71.6%;属于福建特有的有白背啄木鸟、橙背鸦雀、挂墩鸦雀、赤尾噪鹛、黄冠绿啄木鸟、小山蛙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205种,占全部种类的90.3%;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70种,占全部种类的86.4%。

(2)野生植物资源。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此外,有苔藓361种、真菌48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福建加大对华南虎、金钱豹、黑脸琵鹭、南方红豆杉、兰科植物等的保护、拯救力度,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启动华南虎繁育与拯救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华南虎20只;在三明动物园启动金钱豹繁育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6只金钱豹;在明溪县启动南方红豆杉保护与人工培植利用工程,每年可提供南方红豆杉苗木数百万株。重点对沿海湿地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基本摸清资源现状及分布,发现黑脸琵鹭在福建有7处分布地,其中福宁湾、兴化湾和漳江口为越冬分布区;近年来新增白脸鹭、红脚鲣鸟、蓝脸鲣鸟、黄脚银鸥、遗鸥、白领翡翠、斑头大翠鸟、白腰燕鸥、黑冠鳽等10多种福建新分布鸟类物种记录。全省批建自然保护区85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3处,还建有自然保护小区(点)3300多处,总保护面积达80多万公顷,占陆域总面积的6.8%。批建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已建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70%以上的主要江河源头森林植被,25%的天然湿地,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5.旅游资源

 “海峡旅游”是福建旅游最突出的主题,“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鲜明的特色。福建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以及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温泉古都有福之州、海上丝路文化泉州、朝圣妈祖平安湄州、成功起点光辉古田、滨海火山日出东山、东海麒麟神奇平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福建现有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地质公园、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座历史文化名镇、1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灿烂多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六大精品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一批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福建宗教多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遗址广为分布,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妈祖、陈靖姑、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民间信仰在海峡两岸影响很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等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此外还有20多种民间小戏分布于全省各地。

福建物产丰富,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武夷山的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等名茶,惠安的影雕,德化的瓷器,漳州的水仙花、中成药片仔癀,古田的食用菌,莆田的荔枝、龙眼等享誉海内外。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均为一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青海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云南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四川省简介 重庆市简介
海南省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广东省简介 湖南省简介
湖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山东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福建省简介 安徽省简介
浙江省简介 江苏省简介
上海市简介 黑龙江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河北省简介
天津市简介 北京市简介
山西省简介 台湾基本情况
门户网站首页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