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
省会:西宁
省政府地址:西宁市城中区西大街12号
邮编:810099
电话:0971-8252361
网址:www.qinghai.gov.cn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3″至103°4′10″,北纬31°36′2″至39°12′45″,东西长度为1240.6千米,南北长度为844.5千米。全省总面积为72.2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青海省地形
青海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之内,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区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海拔6851米,最低点位于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境内青海省最东端与甘肃交界处,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东北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渡,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省内平原面积为19.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28.3%;山地面积为34.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8.9%;丘陵面积为10.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4.6%;台地面积为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8.2%。
青海省气候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年平均气温受地形的影响,其总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内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1~9.0℃之间,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7.4~-4.7℃,其中祁连托勒为最冷的地区;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8~20.2℃之间,民和为最热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祁连山区、青南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较暖的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年平局年气温在6~9℃左右。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无霜期东部农业区为3~5个月,其他地区仅1~2个月,三江源部分地区无绝对无霜期。全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仅次于西藏高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在2336~3341小时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省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加之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青海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数据统计为1961年-2015年)
青海省矿产资源
青海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衔接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全省主要成矿区(带)由北向南划分为: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东昆仑成矿带、“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北段成矿带等。其中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查明矿产88种,单矿种产地数1121个,其中,大型184个,中型224个,小型713个。在已探明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矿、石棉矿、饰面用蛇纹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入选“全国十大地质科技成果”,有望成为未来的新型能源。
青海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品位普遍较高,分布范围较广。其中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地位。青海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钡、钛等。稀有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锢、镉、锶、锆、锂、铍等。境内所产的贵重金属矿产有:金、银、铂等。还有冶金辅助原材料等非金属矿产:熔剂石英岩、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青海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芒硝、硼、磷、天然碱、硫铁矿、自然硫、砷、重晶石、化工灰岩、伴生硫等17种。青海的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白云母、石棉、熔炼水晶、石膏、水泥石灰岩、水泥粘土和玻璃用石英岩等42种。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棉矿床,已查明储量为3829万吨,居全国首位,占国内总储量的42.20%,所产石棉的质量好,以中短棉为主,可纺性强,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海北祁连县所产的石棉具有特殊的“湿纺”性能,可同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驰名中外。
青海省盐湖资源
盐湖主要集中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及东部乌兰县境内和西部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已发现大中型钾镁盐矿产地10多处,硼矿产地18处,锂矿3处,钠盐矿12处。其中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2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星罗棋布,主要大中型盐湖有:察尔汗、大浪滩、昆特依、一里坪、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大柴旦、茶卡等,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盆地盐矿以液体矿为主,液固并存。博大的盐湖、盐矿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锶、硼、溴、铷、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十几种矿种。已经进入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主要有,盐矿3085.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 22.89%;镁矿 55.68亿吨,占83.22%;锶矿2294.05万吨,占41.09%;锂矿1538.25万吨,占83.09%;钾矿8.37亿吨,占77.64%;硼矿1865.77万吨,占24.63%。
青海省土地资源
截止2015年,全省土地最新实测总面积共69.66万平方公里(0.6966亿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510.5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75%,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8.5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4081.21万公顷,林地面积354.15万公顷,园地面积0.61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3.9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0.49%;未利用地面积2421.9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77%。
青海省草原及牧业资源
全省草地面积4193.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866.67万公顷,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在各类草原中,高寒草甸为2366.16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4.92%,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在草地总面积中,可利用草地占86.72%,其中夏秋草场1825.35万公顷。在全省173个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为优势品种的草地型有40个面积为2091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总产牧草8093万吨。
青海省农业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58.80万公顷,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5.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71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49.62%,油料作物面积14.47万公顷,占25.91%;蔬菜种植面积4.96万公顷,占8.88%。农作物复种指数95%。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102.72万吨、油料30.48万吨、蔬菜166.4万吨、水果1.5万吨。主要农产品品种有小麦、青稞、玉米、油菜、蚕豆、豌豆、马铃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种有红元帅、红星、红富士、贵德长把梨、软儿梨、杏、桃、李子、樱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青海省林业资源
全省林地面积109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3%。森林面积4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3%,较2010年增加1.0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达到35.29%。天然林资源管护面积367.8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496万公顷。现有森林公园23处、总面积5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面积29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16处、面积25万公顷。国家级良种基地4个,面积0.11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903.5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6.5%沙化土地面积为1246.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4%。
全省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3处、面积16.7万公顷;列入国家重要湿地17处、面积21.98万公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5处、面积30.4万公顷。
全省枸杞种植面积3.62万公顷、干果产量5.83万吨,沙棘16万公顷、可采果利用面积6.6万公顷,核桃1.55万公顷、年产量1388吨,大果樱桃0.17万公顷、树莓0.38万公顷。林业年产值4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