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
省会:成都
省政府办公厅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30号
邮编:610016
网址:www.sc.gov.cn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四川省地形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东部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毫米~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米~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为寒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四川省气候
四川气候复杂多样,且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根据水热条件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全省分为三大气候区:
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热量条件好,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积温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天~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仅1000小时~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小时~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毫米~1200毫米,50%以上集中在夏季,多夜雨。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2000小时~2600小时。降水量较少,干湿季分明,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毫米~1200毫米,90%的降水集中在5月—10月。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毫米~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小时~2600小时。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有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
四川省保险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财产险收入153.15亿元,增长14.3%;人身险收入168.14亿元,增长35.8%。保险赔付支出13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9.47亿元,增长19.3%;人身险赔付支出52.06亿元,增长29.1%。
四川省土地资源
四川国土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居全国第5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国土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川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幅员面积的77.1%、12.9%、5.3%和4.7%。土壤类型丰富,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全省共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全省的土地利用类型共分8个一级利用类型(表1),45个二级利用类型和62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四川省矿产资源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比较齐全。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较强,是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82种(亚矿种101种),有29种矿产排位进入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前三位。作为四川优势矿产的天然气、钒、钛、轻稀土、硫铁矿、芒硝、岩盐等16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一位。铁、晶质石墨、石棉等6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二位。
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二是大型或特大型矿床分布集中,区域特色明显,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矿物原料基地。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其他矿产也很丰富且组合配套好,是中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中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三是部分重要矿产以贫矿和低品质矿为主,富矿不足。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四是矿床的共生、伴生矿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但增加了采矿和选冶工艺难度。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川西北的锂矿为锂、铍共生。
四川省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889.75亿立方米。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254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3%;上游入境水942.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7%。另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200余条,在川西北和川西南还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计约35亿立方米。
四川水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但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月—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利于农业灌溉;天然水质良好,但部分地区也有污染。
四川省生物资源
四川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
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苔藓植物500余种,维管束植物230余科、1620余属,蕨类植物708种,裸子植物100余种(含变种),被子植物8500余种,松、杉、柏类植物87种居全国之首。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84种,占全国的21.6%。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600多种,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100多种,其中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菌类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菌类资源1291种,占全国的95%。2014年末,森林覆盖率35.75%,比2013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近1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其中:兽类217种,鸟类625种,爬行类84种,两栖类90种,鱼类23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占全国的39.6%,居全国之冠。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1206只,占全国总数的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动物中可供经济利用的种类占50%,其中:毛皮、革、羽用动物200余种;药用动物340余种。四川雉类资源也极为丰富,雉科鸟类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四川省旅游资源
四川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其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川省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5处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已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80处。有9大5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排第三;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截至2014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8个,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3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有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0个。森林公园123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处,森林公园总面积77.88万公顷,总数位列全国第七。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四川也是一个文物大省,有博物馆16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